太多幸福:讀孟若的短篇小說
在親密關係裡,妳是否常有一種需要小心翼翼,時時需要在意對方臉色的這種經驗?這種如履薄冰的感覺,其實不是很舒服,但我們常常不知該如何處理。
最近,我讀了一個短篇故事,讓我與你分享一個小小的發現。
一拿到孟若奶奶的這本太多幸福, 我其實是從最後一篇的短篇故事開始讀;因為我那時候在想:這篇的標題被拿來當作書名,想必一定很重要。
這其實是我第一次閱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。 一開始我還儍傻的,以為只不過是一則虛構的故事,因此我有一點漫不經心的讀著;不知道奶奶鋪陳劇情的厲害。
故事開宗名義,就先讀到下面這句引言:
很多沒念過數學的人,都把數學跟算數搞混,以為數學是一門枯橾無味的科學, 但其實這門科學需要無窮的想像力 ~索非亞-柯巴列夫斯基
讀完這句引言之後,我就想:嗯? 索非亞是誰啊? 沒聽過。但她說的 "數學" 與 "算數" 的不同,倒是有意思;像我就是那個從來沒有體會過數學樂趣的人啊⋯⋯
再往下讀著讀著⋯⋯沒想到索非亞就是這個短篇故事的女主角。作者孟若奶奶為了寫這篇故事, 可是作足了功課,查遍了索非亞所有的資料之後,才開始下筆,因此在時空背景上也增添了一些寫實感。至於主角的內心,在每個時刻是怎麼獨白的, 那就是看孟若奶奶的功力了。
故事的一開頭,她描繪女數學家索非亞與她的愛人馬克辛之間那種說不出口的愛,還有拉扯。讀到這些細節,就立刻激起我想要一口氣讀完的衝動,因為一般人大概沒想到,如此有頭有臉的女數學家,在愛人的面前,竟然還是得這麼小心翼翼的,有話只能拐彎兒講, 怎麼會這樣? 我以為索非亞可以愛的理直氣壯,但只見她被馬克辛時而冷淡、時而疏離的愛,弄得非常卑微。
索非亞說: “不知自己是走向幸福, 還是哀傷",直到馬克辛提出結婚的確認, 她才放得下心,才說她自己 "終究要步向幸福,終究是幸福"。
所以這樣看起來,幸福之於索非亞, 其實在於她的男人,最後是否會為了她而定下來, 給她像父親一樣溫暖的臂膀。索非亞說: 一但你像小女孩那樣嚐過那個滋味,就永遠也忘不了。
我在猜:身為女人的我們,大概都懂得她說的那種滋味;只是另一方面,對於這雙臂膀能存在多久,許多女人也一直都沒有安全感;就算嚐到了溫暖,也容易在同時間 感受到分離焦慮。
這樣的問題,大概就是把自己幸福與否,跟親密關係的起伏,綁在一起了,因此不論身邊是否有那位男人,都無法以自己為生命主軸,好好享受當下的每一刻。
而這個問題,隨著小說的結尾劇情急轉直下,果然被突顯了出來。
(接下來的內容,可能會劇透, 建議還沒讀過這篇故事的聽眾,先請打住。)
小說後來的場景,來到了女主角在大風雪裡舟車勞頓的趕路回家, 一邊喃喃地回憶著過去。孟若奶奶在女主角過世的前二天,才給她1到2頁的段落,用明亮輕快且富有想像力的文字,跳脫了整個現實;雖然描寫的是女主角生病時的噫語,節奏卻終於卻快樂了起來,因為女主角在病中想像著回到老家之後,可能會發生的種種。
但這些,卻都來不及了,連女主角本身都還不知道,她再也來不及快樂,
來不及體會生命。而生命, 其實有太多的幸福, 存在時時刻刻裡,只是我們總是喜歡活在未來的計畫與擔憂, 或者活在對過去的緬懷裡,就像故事裡的索菲亞以為只有當春天來臨時與馬克幸結婚之後,才叫作幸福。
而每天發生在眼前的、每天就在我們面前的,卻怎麼就沒有好好看見呢?
終於, 女主角等不到春天,就過世了。如果說, "很多沒念過數學的人,都會把數學跟算數搞混,以為數學是一門枯橾無味的科學,但其實這門科學需要無窮的想像力",那人生呢? 會不會我們常常不小心就以為每天的枯燥 , 就等於人生,卻忘了使用想像力與敏銳的感受力,享受當下,而不是腦補未來或懷念過去?
讀完索非亞的人生, 一邊讚嘆孟若奶奶,能在短短的旅程裡把女主角的人生穿插交待清楚, 一邊也被奶奶的當頭棒喝嚇到了。
奶奶在故事的最後,藉著女主角對讀者說:別忘了,我們每個人都會被遺忘;在生命不知何時會突然中止之前,我們是否把幸福,當成了一種目標去努力,還是我們把幸福,轉換成一種時時刻刻能去體驗的能力?
————
✔如果妳想了解更多女人在感情裡的心法,歡迎妳參考我的電子書
✔訂閱我的文章:由此去
Comments